清朝时的顶珠会用碧玺吗清朝的顶珠一般都是用珍珠或者是名贵的珠宝,不会用碧玺的,碧玺的价值不是很高清代朝珠朝珠精选108颗珍珠串联而成,打磨平滑,颗粒均匀,每27

清朝时的顶珠会用碧玺吗

清朝的顶珠一般都是用珍珠或者是名贵的珠宝,不会用碧玺的,碧玺的价值不是很高

清代朝珠

朝珠精选108颗珍珠串联而成,打磨平滑,颗粒均匀,每27颗隔一粒碧玺分珠,佛头,记子,水滴,背云,完美搭配,颜色漂亮,朝珠个部位的相互位置,数量和工艺符合清朝朝珠的全部特征,久历岁月沧桑却保存完整,殊为不易。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简介:

【释义】状如念珠﹐计一百零八颗。珠用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

朝珠 据说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另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称背云.

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朝珠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朝珠的等级: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品级的官员佩戴朝珠材质也不一样,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挂两盘红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皇帝佩戴朝珠,还根据不同的场合戴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

清代 碧玺朝珠一盘

清代 碧玺朝珠一盘。

规格:珠径1.1㎝

清碧玺朝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珠径1.5公分

粉红碧玺朝珠,计有粉红碧玺珠一百零八粒,每隔二十七粒加入一青金石珠佛头。三条记捻都穿有碧玉珠,下有碧玺坠角。青金石质佛头塔下以红丝长带连花形金属质背云,背云嵌浅黄色碧玺如一盛开花,下接碧玉坠角。以“朝珠”作为帝王大臣、命妇穿著朝服或吉服时垂挂于胸前的饰物,是清代特别的传统,清高宗所钦定的《皇朝礼器图式》中,便明确列出在各种祭典与不同身份的人,必须要使用特定形式的朝珠,可知清代官方更将此项装饰传统视为定式。

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碧玺配饰

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

清末独揽朝政的慈禧太后对颜色丰富多彩、变幻万千的碧玺万分宠爱,尤其是红色碧玺。据传她当政的后8年,每年都要从美国圣地亚哥采购碧玺,以粉色居多。

图1-2:桃红碧玺瓜式佩,长3.5厘米,宽4.5厘米,厚1.1厘米。佩碧玺质,桃红色。瓜形,瓜身凸雕出叶和枝蔓。佩顶部穿孔系黄丝线,上系鸟形翡翠结珠,结珠上下各有米珠一组。瓜属蔓生植物,多籽,寓意“子孙万代”。

图3-4:碧玺桃纹佩

图5-6:碧玺珠翠手串,清,周长30厘米。手串由18颗粉色碧玺珠穿成,间有翠质结珠两个,俗称“佛头”。其中一佛头下接佛塔一,系丝线及一珊瑚杵,下连翡翠盘肠背云,上下各系珍珠一,再下为果实形深绿色翠坠角两个,坠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红白米珠10组。碧玺的颜色柔和清澈。

此手串为十八子手串。十八子手串是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种饰物,可以佩带于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闲暇时把玩,由18颗珠子组成,故而得名。其材质一般为翡翠、珍珠、碧玺、蜜蜡、珊瑚、伽楠木等。

图7-8:碧玺朝珠 清代

手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