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傣族的银饰品的故事简介傣族简介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

1. 傣族的银饰品的故事简介

傣族简介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

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则除了互相祝福外,还互相泼水为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届时五洲四海的宾客云集西版纳和德宏,热闹异常。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

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

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期间爱戴毡帽、身穿白布对襟衣,宽裆子。妇女穿统裙、上衣为宽袖敞领,领口上衬白布。多数人喜欢白、蓝、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浅色。老幼均喜戴银耳环、玉手镯男子有纹身习俗,从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纹,纹身图案较多,有动物形态、花卉图案,更多的则是刺些祈愿祝福之类的傣文,或是佛经中一些有影响的名言。

傣绷人服饰,妇女喜爱紧身短上衣,深色长统裙,系银扣腰带,耳坠小巧的银耳环,喜欢白包头,多数用自纺自织的横幅红花条纹包头。新中国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纹布为裙的,故被他族称为“花腰傣”。傣绷男子服饰趋于汉化。老年人穿大摆裆土布裤子,对襟土布上衣,戴毡帽或包白布包头。

妇女留长发,不编辫子,只是挽结在后脑上插上银发针,然后用花包头盖上,傣绷人普遍喜欢黑色服装。傣社毫男子不纹身,不镶牙,已流行时装,妇女上身穿紧身白布衣服,两襟对开,钉有12对银质双纽扣,下身穿青色统裙,坠耳环、头包头巾。

傣族青年谈情说爱称为“另卜少”、意为串姑娘。

有邀伴进行的,有单独进行的,相爱后要互相送信物如花边带子、耳环、首饰等。结婚无须双方父母同意,但须按婚俗完成各项聘礼,方许成婚,婚龄一般在20岁以后。结婚聘礼较多,景谷江东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须给女方家长酒2壶、肉5斤、面条4把、红糖20余斤,柴1500斤,吃奶钱100元。

此外要送给媒人猪头一个、枕头一个,鞋子一双,还要送给头人若干斤米和肉。婚后回门要给女家2元4角钱,一丈布。傣绷人的婚姻较自由,只要双方相爱,即可告诉父母请媒提亲,用钱做聘礼,数量多少根据各自财力而定。由于受婚配条件限制、傣绷人普遍为近亲结婚,没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礼较简单,穷困的备办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烟酒,请亲友来祝贺举行仪式即可,富裕家杀猪请客吃饭,不搭棚不抬轿,也不吹拉弹唱,举行婚礼时由长者拴魂线,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贺喜,夫从妻居较为普通,从居多少年,由双方商量决定。

景谷傣族行火葬和土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要火化。死人后要请佛爷念经超度亡灵,主人家备办佳肴殿给佛爷和尚,要杀猪牛井招待亲友和帮忙的人。超度亡灵后把尸体抬到林里埋葬,头朝东,脚朝西,用白布裹尸后用木板或竹笆出殡,葬后不垒坟,不立碑,后人也不扫墓。

年节日到佛寺赕佛、滴水,由佛爷念《滴水经》,把后人献给的祭物献给亡灵。有名望和僧侣等级高的佛爷和尚死后要竖碑,形如佛塔,从“撒迪”级起,地位越高碑塔级越多,碑上刻花卉图案,无文字。傣绷人死后,要请佛爷和尚念经超度,家人为死者做功德,然后用木板做棺材埋葬。

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傣社毫人死后行土葬;殡殓用棺,垒坟为志,但无碑文,仅用石块围圆。成年人死后,要杀一头水牛、一头黄牛作祭品,出殡要请哈尼族“嫫庇”推算选择。

2. 佤族银饰文化

云银品牌,多年的发展以来,云银品牌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逐渐成为行业内知名企业品牌云银产品主要有银梳,银碗,纯银梳子,雪花杯,银酒杯,百日锁,纯银水杯,银水杯,龙凤筷,银茶杯,银杯,纯银杯,心经纯银手镯,茶盅,千足银,纯银茶壶,老人银手镯,雪花粉,心经银手镯,心经手镯等。

3. 傣族的银饰品的故事简介作文

1954年,边疆各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共产党的热爱、对毛主席的热爱的心声,纷纷通过访问团和慰问团、参观团,向党和国家赠送礼物。

傣族人民织了一块傣锦,中间为毛主席像,正上方为3颗五角星,左右两边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下面为“毛主席万岁,保卫世界和平,中国边区各族”,用最真诚发自内心的方式表达了对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感激之情,表达边疆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最真挚情感。目前,这份重要的傣锦文物摆放在云南省博物馆。

4. 傣家村寨卖的银饰

肯定是真银,而且是纯手工打造的;如果卖假的,怎么可能经营得这么大了。在我们大理,应该是数一数二的银器商家,质量信誉都有保证。

家里有没有醋精,将银饰放进去,时间长了放气泡的就是铝制品,银子不反应。

1、辨色法:用眼观察,看上去洁白、有光泽、做工细,并在首饰上印有店号的,为成色高的银首饰;色泽差、色泽差无光泽的多为假的银首饰。

2、折弯法:用手轻折银首饰,易弯不易断的成色;僵硬、勉强折动的成色较低;经折弯或用锤子敲几下就会裂开的为包银首饰;经不起轻折,且易断的为假货。

5. 苗族银饰的故事

我知道的大家伙:头饰1500克,耳环200克单只,排圈4000克……加上胸牌、背挂、服饰泡钉等等,全身不下十公斤。没个强壮的身体连追求美的资格都没有……汗!

6. 傣族的银饰品的故事简介图片

在文山生活着傣族的一个支系——山傣,他们的帽如房子,被称为把家顶在头上的民族,傣家女儿不管走到哪里,家永远在头上,心永远在家里。唯美的舞蹈表现出傣家人对亲情永恒的爱。花倮是彝族支系之一。在宫头高脚伞的庇护下,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勇敢、质朴,始终传承着远古时代的舞蹈遗风和民族服饰。花倮人服饰以花、黑为主体色调,配以五颜六色的三角形布块渲染,色彩斑斓、十分醒目。他们用独特的舞姿来向大家述说花倮人的丰收和喜悦。

据了解,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将于7月中旬在昆明举行,此次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个舞蹈、舞剧作品入选。

记者从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了解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将精心排练《顶家女》和《倮·印》两个舞蹈,用最美的舞姿将两个舞蹈完美展示在观众面前。

舞剧《顶家女儿》是在马关傣族神话传说"锦库节"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的,是马关县民族民间文化首部大型舞台剧。讲述了很久以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白傣、红傣和黑傣人民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心灵手巧的傣族姑娘们都忙着赶制自己最美丽的嫁衣参加赛装节,在赛装节上,美丽的黑傣姑娘伊囡深受大家喜欢,被推选为太阳之子的新娘。但是,云魔也看上了伊囡,想要强抢占为己有,便遭到了傣族众人的抵抗。不甘心的云魔想要报复傣家人,阴谋被伊囡发现后,及时赶回村子报信,与众人一道合力打败云魔。而伊囡在回家的路上被云魔偷袭,不幸牺牲,众人得知后都为伊囡祈福,带着伊囡回家的感人故事。

7. 关于银饰的传说或故事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8. 傣族银头饰

  傣族的头饰特点:

  老年妇女以白毛巾缠头。中年妇女留长发,盘发于顶,用各色纱巾包头,幼女也用纱巾裹头。少女、青年妇女则梳发辫,发式和内地相同。只有在节日时,少女们才绾髻于顶略向左倾,饰以插簪,鲜花等。青年女子盘发时,头发不够长,就把一丝袜套于发上,以增加头发的长度,盘成发髻。现在男青年的傣族服饰着装多戴小型斗笠,也戴呢质礼帽或用黑布、自布包头;冷季或夜晚也有用毯子将头、肩、臂包住的。傣族男子一般以白布、淡青、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天冷时便披上毛毡,蒙住头

9. 傣族的银饰品的故事简介怎么写

从前,有个名叫艾莉兰西的傣族小姑娘,她从小喜爱跳舞。在族里,她的舞蹈,可是数一数二的!没有人不知道她的。

她参加了一个表演团,那个表演团聚集着各地的舞蹈演员。在那个表演团里,她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那里的表演员都瞧不起她,因为她家里穷,父亲在多年前早己不知去向,母亲还躺在病床上,等着她赚钱养病,不像别的演员家里,父亲母亲都是声望贵族,只有她一个人是独舞的。但是,她没有因为嘲笑她就退缩,而是发奋要让所有的表演员们都承认她不是声望贵族也可以成为民间舞蹈艺人。

也不只是从谁口中得知,市里要举办一个大型的文艺晚会,邀请艾莉兰西去表演一个民族舞蹈,让她去市里排练。艾莉兰西回到家里,询问母亲情况,然后便收拾了一下衣服,悄悄地跟着来接她的专用车,上路了。

在市里,没排练几天,就要表演了,人们特地一人艾莉兰西准备了一个开满蒲公英的场地。还特质了一套衣服。

不久,文化晚会开幕了,第一个节目就是艾莉兰西的。艾莉兰西还顶着花碗在跳民族舞。和1艾莉兰西一起的表演员们,都在台下,他们惊吊了。他们没有想到艾莉兰西可以跳出这么美得舞蹈来。如果不是由主持人报表演者,他们都不知道那是艾莉兰西了。

艾莉兰西表演完后,对观众鞠了一个深深的躬,台下响起热烈汋掌声,掌声久久不能停息。

从此,艾莉兰西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她母亲的病也渐渐好了起来,只是失踪的父亲还没有回来,艾莉兰西多么希望她的父亲也能回来啊!就在她许下心愿的时侯,父亲推门而进。艾莉兰西高兴地哭了,因为,她的爸爸回来了!

10. 傣族银饰文化

傣族的传统特色有以下几点:

1.信仰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

2.服饰: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3.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肉类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11. 傣族手工银

  装饰和显示婚姻状况。    银腰带是中国傣族妇女的一种重要饰物。它由纯银制成,足有一斤重。  傣族女子对银腰带极为珍爱,无论何时何地,身上都要系着银腰带,这不仅因为它是一件美丽的饰物,而且它还有着表明自已身份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表明自己的婚姻状况。 按照傣族人的规矩,已婚妇女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银腰带上作为标志,而腰带上没有挂钥匙的显然就是未婚的女子了。这种区分婚否的标志,颇似一些地区在不同的手指上戴戒指来表示自己是订婚、已婚还是独身的方式,同时更有民族的特点。

手机

银饰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