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侗族银饰侗家古寨的银器是很完美的,都是纯手工,纯银制的。价格比市面上贵了很多,因为侗家古寨银器在市面上也不是随便能买到的,虽然说旅游买东西总是会多少吃点

1.苗族侗族银饰

侗家古寨的银器是很完美的,都是纯手工,纯银制的。

价格比市面上贵了很多,因为侗家古寨银器在市面上也不是随便能买到的,虽然说旅游买东西总是会多少吃点亏,但是这的银器是没水分的请放心吧。

另外在桂林往阳朔方向快到上高速路口1公里处的岔路口拐进去,就可以到达侗家古寨的村寨。

古侗寨于明洪武年间兴建,历经明、清两代,后遭火灾,几经复建,既成今日之格局。

大量清中期以前的建筑物仍依稀可见,有鼓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岁坛2个,古墓葬群6处,古驿道1.6公里。

进入寨门,是一个山谷型侗寨,五十多栋民居鳞次栉比,一百多年的烟熏火燎使得部分木柱、板壁发出铮铮亮光。

接着沿古驿道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依山脊而建的牙上寨,从山下看上去,一栋栋吊脚楼依山排开,一层叠一层。

要登上山脊就必须沿青石板拾级而上108级台阶,这是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全部用勘筑打制成型的青石板铺成,当年西蜀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曾走过这条驿道;中国工农红道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通道转兵”会议,红军由此西进,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踏着这条古驿道上的青石板翻过芋头界走进贵州。

沿着石板路走到山脚下时,只见井棚下一口古井四面被青石板围定,井内清澈见底,旁边一块石板上乾隆50年的字迹依稀可见。

几百年来,正是这口古井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芋头村民。侗民还保留比较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们热情好客,待人十分礼貌,当你走进侗家,不论相识与否,总是笑迎客人,喊你进屋。

2.苗族侗族银饰图片

桂林市侗家古寨的银器不是很好,但是当一个纪念品还是很不错的。

侗银并不是纯银,侗银是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银的含量在50%左右。而银饰是侗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银饰加工艺术是已流村民祖辈相传的民族工艺技术,从事加工工艺的人,当地称之为银匠。

侗族银饰的加工,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五道工序,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

扩展资料:

侗银简介:

侗银并不是纯银,它是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银的含量在50%左右。侗银饰经戴过后如长期放置,饰品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应,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再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侗族妇女和儿童饰物。侗族妇女在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在发髻上,插着各种银簪、银钗,簪上缀有彩色花卉,象银蝶起舞,白凤展翅,走起路来,彩花颤动,吊铃摇曳,耳附晃动。

颈项穿戴护胸银板,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手戴银质护手筒,外戴各自银质手镯,有的多达10多对,从手腕处叠到上胳膊。手指戴有银戒子。有的全身银饰重达5~10千克。

婴孩头戴罗汉帽,前沿缀有十八罗汉,下沿缀有十八朵梅花,额头正中为狮头,两旁有圆圈。脑后吊有7~9根短链,末端吊有铃当、葫芦、方印、鹰爪和仙桃。孩童走路、摇头,银铃叮当作响。

3.苗族银饰百度百科

银帽,又称凤冠,是苗族妇女最为华贵耀目的一种纯银饰品,一般前部造型较为丰满,后面以长布绿带两头打结将凤冠缚紧于头上。黄平苗族银饰款式繁多,造型独特。常见的银饰有大花银帽、响铃板项、扭丝项、小米项、链项、银围腰、各式手圈和耳环等。银饰的装饰图案较为固定,多取材于猫(虎)、狗、马、鱼及花鸟草虫。

4.介绍苗族银饰

  在中国的西南部贵州雷山县,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苗族,他们聚居在云贵高原的密林深处,世代传习着一种习俗:将家中所有的财产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投入熔炉,锻造成丝,编制成花,錾刻成衣。银花、银铃、银项圈、银帽,苗女全身的银装可重达二、三十斤。  几百年以来,为什么白银会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苗族人又为何要用白银来包裹自己?  雷山县的每一户苗家人几乎家家都有银装的收藏。据说每逢苗年节,苗家女子盛装披银,项戴数个娄花银项圈淹没嘴鼻,胸前配挂重大银锁,腕间携戴数对不同样式的银手镯,她们要比试谁的银装最重,谁的最大,谁的最多,获胜者将会成为芦笙场上所有小伙子追逐的目标。然而杨光斌却认为美丽并不是苗族人喜欢银饰的直接原因。  追寻银饰背后的秘密  苗族人如此崇拜银饰,但是他们聚居的贵州地区并非白银产区。那么如此大量的白银究竟从哪里获得呢?居住在控拜村的两百多户苗家人,四百年多年前都是从榕江迁徙而来,频繁的商业贸易让苗族人有了打银的原料。  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银饰的功能性作用。杨文斌告诉我们,苗族人的银饰可以避邪,还能去毒,防止瘟疫。

5.侗族银首饰

1、含银量不同。999足银的银含量在99.9%以上,纯银的银含量在99.99%。

2、印记不同。在中国对金、银等贵金属都有严格的规定,即要在贵金属的表面标注上成分、成色和含量等印记,999足银的表面一般有“s999”,“银999”等印记,而纯银的表面则是有“S990”的印记。

3、硬度不同。一般来说足银的纯度是很高的,这就导致足银的质地很柔软,硬度较小。而999足银的硬度是高于纯银的,在制作一些大银制品时,就会选用999足银。纯银由于质地较软,一般只适合做银锁、银手镯或其他纯银首饰。

6.苗族与苗族银饰

分为5种苗

苗族的分类很多,主要是根据民族服装特色进行分类的,其中主要分为花苗,青苗,银角苗,尖尖苗,歪梳苗等五大类,而且各种分类的语言几乎各不相通其中也可以细分。

湘西方言苗族自称果雄,旧时称红苗,因为女性会穿红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间系红丝带,清朝时期,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没有这种服饰了。湘西方言内部分为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东部土语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泸溪两县以及吉首市的东部,他们的服饰特征是挑花,以几何图案为主,无论衣服、头帕还是围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纹,少银饰;西部土语分布较广,湘西州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龙山县、吉首市西部、怀化麻阳、新晃、贵州松桃县、重庆东南部以及湖北宣恩县是主要分布地区。西部土语苗族服饰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上面有刺绣的花纹,以花鸟为主,银饰较多,特别是凤凰、松桃的苗族,银饰繁盛,不输黔东南苗族。

黔东方言苗族自称木、嘎闹、孟等,旧时称九股黑苗,分布于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广西融水县、湖南怀化靖州等地。黔东苗族的语言差别不大,放慢语速基本都能交流,广西融水苗族除外。黔东苗族支系多,服饰不下两百种,且银饰繁多,目前各媒体、旅游胜地中的苗族银饰和服装样式大多来自黔东苗族。

川黔滇方言苗族数量最多,可分为白苗、黑苗、花苗,黑苗主要松散地分布于贵州西部所有地区,集中分布在黔西南,白苗分布云南南部如文山州,西部如丽江,以及四川南部兴文、宜宾、木里等地,黑苗和白苗都自称“蒙”语言能想通,由于战争迁移,在东南亚和美国也有分布。黑苗服饰比较多且没有突出的共同点,白苗服饰色彩绚丽,帽子上串有吊珠。

花苗主要分布在乌蒙山地区、云南东部昆明、昭通一带,花苗自称阿卯,内部又有大小花苗之分,主要信仰基督教,有专门用来书写苗语圣经的苗文。语言是川黔滇方言中滇东北方言,和黑苗、白苗的差别较大。服饰的话,不知阁下可否看过赛德克巴莱,和片中赛德克人的服饰有点像。川黔滇方言的白苗、黑苗、花苗几乎没有银饰。

此外在湖南怀化东部、邵阳一带的苗族,旧时称为青衣苗,苗语已经消亡,只有一种特殊的平话。到底是湘西方言苗族,还是黔东方言苗族,尚有争议。

7.苗族服饰银饰

这个得看加工的精细程度了呀。一般的短时间内完成的收点辛苦费啥的就行,如果做工比较精细的话,几百上千吧。这个不好说,的看你做什么工艺。精巧的拉丝工艺一般都不便宜的

8.苗族银饰头饰

苗银本身是指纯银,长久以来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但现在说的苗银都并非纯银,其它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

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打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苗银产品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在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苗银制品有首饰,指环,发簪,头饰,餐具等很多种。在湖南西部和贵州等苗族聚集的地方常有出售,价格一般论件卖。苗银的来历: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古时苗民戴上苗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闻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银饰爱惜备至,奉若神明。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苗银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

9.侗族银饰纹样

银饰中莲荷寓意出淤泥而不然,与梅花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和鲤鱼一起寓意连年有余,和桂花一起连生贵子,一对莲蓬寓意并蒂同心。

荷者,指现实中的莲花及其写实纹样;莲者,指以荷花为基础而变形的纹样及其佛教图案。露莲芯之荷,可谓莲花,亦可谓莲荷。莲花首先是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象征。

荷花硕大艳丽,清香远溢。上有并头莲,下有并根藕,根深叶茂共一家,故常谓“莲荷同根”、“并蒂连根”、“花开叶茂结同心”……荷花就有了夫妻和睦,和气生财的寓意。莲藕谐音“联偶”,因此又称为连续不绝、繁荣兴旺、合聚团圆的寓意图像。

手机

银饰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