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饰银妆怎么样
银手镯谁都可以戴
但是银饰穿戴最常见的还是苗,侗两个少数民族
1、苗族: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2、侗族:侗族妇女在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在发髻上,插着各种银簪、银钗,簪上缀有彩色花卉,颈项穿戴护胸银板,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
2.什么是苗银饰品?
最大的区别就是苗银没有普通银纯度高。
苗银:
1.本身是指纯银,长久以来是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但现在说的苗银都并非纯银,其它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
2.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打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苗银产品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在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3.苗银制品有首饰,指环,发簪,头饰,餐具等很多种。在湖南西部和贵州等苗族聚集的地方常有出售,价格一般论件卖。
3.苗银饰品批发价格及图片
苗银本身是指纯银,长久以来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但现在说的苗银都并非纯银,其它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打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苗银产品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在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苗银制品有首饰,指环,发簪,头饰,餐具等很多种。在湖南西部和贵州等苗族聚集的地方常有出售,价格一般论件卖。
4.苗饰银饰特点
苗族有100多个支系,就有100多种服饰,可谓服饰纷呈,瑰丽多姿。按照苗族的分布区域来划分,苗族服饰可分为湘西型、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海南型和若干式,以贵州苗族服饰最为出色,在貴州苗族服飾中,最华丽的要数施洞苗女的盛装,其以刺绣多银饰多而著名。被称为绣衣的施洞苗衣,两袖和领襟、两肩均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因其后背、前襟、袖口、下摆镶满錾花银片、银泡、银响铃等,又被称为银衣,这是苗装中的精品。台江岩扳苗女子身着右衽大襟短衣,下着自制的短裙达30—40条之多,裙厚近40厘米,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聪明。其身前一条织花长围腰,垂至脚面,腰间缠4--5条花腰带,系结飘于身后,裹绑腿,穿花鞋,服饰较奇。雷山桥港苗女子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套深红缎对襟短衣,六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大。短裙外,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待,又垂八根花带于身后,如孔雀尾羽。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挽大髻,戴高大银冠,身佩各种银饰。安龙化力苗族女子身穿斜襟长袖短衣,宽大的筒裙周长达6米之多,穿时将裙褶打在身体两侧,裙的中段有精美的刺绣和蜡染。腰系小围腰,长长的腰带垂于身后。苗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有对襟短衣、对襟长衫、大襟长衫和长裤、短裤,少数民族穿宽大百褶裙裤,腰带大都饰有绣、织花纹。六枝特区苗族青年男子的服饰是最具风采的,他们衣着白布长衫青布裤,腰系黑白花格布带,肩披宽大厚实、色调华丽、刺绣精美的坎肩,头带巍峨羽冠,当他们在花场上跳芦笙时,真可谓仪态万千。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5.苗饰银妆化妆品怎么样
我国地大物博,单单民族来讲就有56个民族,而少数民族十分的多,各族的文化风俗有十分的迥异,例如苗族人喜欢带着多、重、大的银饰。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要带。本期苗族文化就为你介绍苗族人为什么带银饰。
space
民族文化
苗族尚银,其银饰追求多、重、大。逢年过节时,苗族姑娘戴在身上的银饰有多达十多公斤的。如台江施洞的苗族银饰,一只绞藤纹项圈重达1。5公斤;而雷山西江苗族的大银角,高宽均达80厘米以上。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四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三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
四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
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而近年来都增至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子、耳环、扣链、银腰带、牙签、披肩等饰品,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苗青认为:银饰萌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产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苗族女人身上戴满银饰的秘密:
苗族人如此崇拜银饰,但是他们聚居的贵州地区并非白银产区。那么如此大量的白银究竟从哪里获得呢?
居住在控拜村的200多户苗家人,四百年多年前都是从榕江迁徙而来,频繁的商业贸易让苗族人有了打银的原料。
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
苗族银饰特征:
以大为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
以重为美
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这种炫耀意识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难见到。傣族男子的纹身习俗讲究纹身部位愈宽、图案愈复杂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浑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饰、贝饰;青海牧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大和多的审美原则;德昂族的腰箍多达三四十圈,可谓追求饰品数量的典型。足见追求繁复的以多为美,不止苗族一家。
变与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从贵州省博物馆所藏不同时期的银饰比较情况看,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